一、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1.业务收入再创新高,全国排名稳定。2022 年浙江实现软件业务收入 9152.9 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 5。2023 年虽增速有所放缓,但整体规模仍保持增长态势。从今年前三季度来看,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全省实现软件业务收入 6528.9 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六;同比增长 4.3%,增速较 1 - 8 月回升 0.4 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 9.2 个百分点。在全国软件业务收入 15 强省市中,浙江处于第二梯队,与上海、山东一同组成 6000 亿元以上的阵营。虽然浙江增速不足 5%,与其他经济大省的双位数增速形成鲜明对比,但产业规模仍在持续增长,有望通过后续的发展举措扭转增速下降的态势。
2.盈利水平持续领先全国。软件业务收入利润率为 24.5%,高于全国平均 12.3 个百分点,盈利能力全国领先,2023 年利润总额保持两位数增长。前三季度,全省软件产业实现利润总额 1775.8 亿元,占全国利润总额的 17.6%;同比增长 22.7%,增速较 1 - 8 月上升 9.1 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 4.4 个百分点;软件业务收入利润率为 27.2%,高于全国平均 15.7 个百分点。1 - 8 月,全省软件产业实现利润总额 1516.5 亿元,同比增长 13.6%,占全国利润总额的 17.6%;软件业务收入利润率为 26.7%,高于全国平均 15.2 个百分点。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浙江软件产业在盈利水平方面的持续领先优势。
二、数字化改革加速推进
1. 软件驱动数字政府创新发展。
全省持续推进 “最多跑一次”、政府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改革,数字政府服务能力位于全国省级数字政府服务能力卓越档。在这一过程中,软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类政务软件系统的不断优化升级,极大地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处理,实现了政务数据的高效整合与共享,为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软件的应用也使得民众办事更加便捷,真正实现了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2. 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累计建设细分行业产业大脑 96 个,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430 家,培育未来工厂 52 家,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连续 4 年居全国第一。软件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一方面,产业大脑的建设依托强大的软件技术,实现了对细分行业的精准分析和智能决策,提高了产业的协同效率和资源配置能力。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培育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从生产管理到供应链优化,软件无处不在。未来工厂的建设更是充分体现了软件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智能化生产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协同运作,实现了高效、精准、智能的生产模式。
3. 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全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达 68.3%,连续 4 年位居全国首位。软件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农业信息化管理软件,实现了对农田、农作物、养殖等方面的精准监测和管理,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乡村电商平台、智慧旅游等软件应用也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例如,宁海县 “艺术振兴乡村” 应用,以数字化缝合乡村艺术人才和文化项目中难对接匹配问题,将政府、乡村、高校三者紧密连接,为县域特色艺术村品牌塑造、产业发展注入数字化动能,实现文化共富。
4. 推动民生服务水平提升。
在智慧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构建了全方位的数智服务体系,其中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全国领先。在智慧教育领域,构建了惠及全民、覆盖全省的在线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教育软件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在智慧医疗领域,打造了线上线下一体化、智能化、全方位数智医疗健康体系,医疗软件的应用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就医体验。在智慧金融领域,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凭借先进的软件技术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三、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2023 年,浙江省软件行业的市场主体持续壮大,在企业规模、权威榜单入围以及龙头企业带动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1. 企业规模稳步提升。
浙江省软件企业整体规模稳步增长,亿元以上企业达 504 家,充分展现了软件行业的蓬勃发展态势。其中,超十亿的企业有 74 家,这些企业在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超百亿的企业 14 家,它们更是行业的领军者,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2. 多家企业入围权威榜单。
9 家企业入围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力百强企业” 榜单,这充分彰显了浙江省软件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强大实力。入围的企业涵盖了多个领域,如云计算、电商平台、工业控制等,它们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此外,15 家企业入围胡润研究院 “全球独角兽榜”,这表明浙江省的软件企业在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方面得到了国际认可。例如,根据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发布的 “2023 年度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力百强企业” 榜单,腾讯、华为、百度等企业位列前十,成为 2023 中国十大软件公司。而在浙江,也有诸如浙大网新上榜 2023 年度软件信息技术百强名单,位列 59 名。同时,经省经信厅推荐,省政府同意,2023 年浙江省服务业领军企业名单公布,共有 26 家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企业上榜,入选企业数量位居各行业前列。其中,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入选服务业旗舰企业;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入选服务业龙头企业;浙江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 20 家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企业入选服务业领跑企业。
3.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
在云计算、电商平台、工业控制、金融科技、智慧物流、数字安防、网络设备等领域,浙江省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保持全国领先。这些龙头企业不断加强合作,拓展市场,强化产业链布局,带动了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例如,蚂蚁集团作为 “新金融” 领域的领军企业,在支付、授信、风控等方面拥有全栈式数字化解决方案,以数字支付、数字金融等业务实现对传统金融的重塑和升级。菜鸟网络作为 “新物流” 领军企业,聚焦物流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行业各个环节的数智化水平,其自主研发的电子面单、无人车、智能仓储等技术在物流行业已得到广泛应用。微医作为 “新健康” 代表,持续以数字化联动医疗、医药、医保核心要素,形成数字医疗、数字医药、数字中医药三大平台。阿里云自主研发的大数据智能计算平台 ODPS 荣获 “2022 年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蚂蚁集团在 iDASH 国际隐私计算大赛中累计获得 5 次冠军,打破了由 IBM 和微软保持的冠军数纪录。这些龙头企业的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它们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促进了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推动了浙江省软件行业的整体进步。
四、软件技术创新活跃
2023 年,浙江软件技术创新呈现出活跃态势,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成效显著,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1. 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成效显著。全省不断加强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推进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软件领域创新活跃。
浙江积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软件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例如,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重点领域,各方携手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了产业链整体能级。通过产学研用协同,不仅加速了技术成果的转化,还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软件人才,为软件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阿里云自主研发的大数据智能计算平台 ODPS 荣获 “2023 年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蚂蚁集团在国际隐私计算大赛中屡获佳绩,打破了由 IBM 和微软保持的冠军数纪录;全省 17 家企业的解决方案荣获工信部 “2023 年工业互联网 APP 优秀解决方案”;多个项目入选工信部 “2023 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在浙江省科学技术奖评选中,软件领域众多项目荣登榜单。
浙江软件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阿里云的大数据智能计算平台 ODPS 再次展现了强大的实力,荣获 “2023 年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这一平台为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蚂蚁集团在国际隐私计算大赛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屡获佳绩。其在隐私计算领域的技术突破,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全省有 17 家企业的解决方案荣获工信部 “2023 年工业互联网 APP 优秀解决方案”,多个项目入选工信部 “2023 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充分体现了浙江软件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领域的创新能力。在浙江省科学技术奖评选中,软件领域众多项目荣登榜单,进一步证明了浙江软件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卓越成就。例如,超级码科技股份的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解决方案” 入围 “2023 年度工业 APP 创新 100 强” 榜单,其产品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提供了多种 SaaS 服务,有效提升了企业管理效率和智能生产水平。精工钢构积极拥抱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机遇,深入研发 “5G + 工业互联网” 融合关键技术,推进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发展,其自主研发的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入选浙江省 “2023 年度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名单、工信部 “2018 年度工业互联网 APP 优秀解决方案” 名单等。迪捷软件 “基于全数字实时仿真的嵌入式 DevOps 解决方案” 入选 2023 年浙江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典型案例,该方案通过采用全数字实时仿真技术,为嵌入式软件提供自动化测试的运行环境,实现嵌入式 DevOps,提高了研发效率,节省了研发成本。蚂蚁链在隐私计算顶级赛事 iDASH 2023 中表现出色,联合阿里巴巴达摩院、耶鲁大学、字节跳动分列同态加密、区块链智能合约、可信执行环境赛道第一名,已累计获得六次冠军。在 2023 隐私计算大会上,蚂蚁集团挑战用身份认证图像做隐私计算,获得创新应用赛道冠军,其方案为业内首个支持实时计算的非结构化隐私检索方案,实现了各机构之间黑名单互查询,联防欺诈风险。
五、政策体系持续完善
2023 年,浙江省在软件产业政策体系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发布重大政策文件。全省先后发布《浙江省软件产业链提升方案》《新时期促进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重大政策文件,加强产业发展整体谋划,提振行业发展信心。这些政策文件的发布,为浙江省软件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领域和发展目标。《浙江省软件产业链提升方案》聚焦软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重点领域入手,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整体能级。通过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鼓励广大软件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提高软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新时期促进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则从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为软件产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享受国家鼓励的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同时支持低代码开发平台列入协同创新目录,加快产业化推广,提升软件产业整体研发能力。
4.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推动国家软件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落细,19 家企业列入 2023 年度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清单,94 家企业享受国家鼓励的软件企业所得税优惠,合计落实软件企业所得税、软件产品增值税优惠总额超 100 亿元。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为软件企业减轻了负担,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流动性,使企业能够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和创新中。例如,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所退还的税款,由企业专项用于软件产品研发和扩大再生产并单独进行核算,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同时,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和软件企业两免三减半不能同时享受,企业需选择一项最优惠政策执行。此外,浙江省还积极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对浙江省软件与集成电路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现场核查服务进行购买,确保税收优惠政策的准确落实。在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如浙江远算科技有限公司等获得了 “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 资质认定,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品牌价值和行业地位。同时,像陀曼智能、五洲新春、捷昌驱动等企业也在税收优惠政策的助力下,加大了技术研发投入,实现了产品的创新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分领域运行情况良好
5.软件产品收入略有增长。其中工业软件产品持续快速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3 年,浙江省软件产品收入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全省实现软件产品收入达 [具体数据待补充] 亿元,同比增长 [具体增长率待补充],占全行业收入的比重为 [具体占比待补充]。在软件产品中,工业软件产品表现尤为突出。随着浙江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速推进,工业软件的需求持续增长。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 [数据可参考已有内容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估算] 亿元,同比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软件在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6.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小幅提升。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和集成电路设计收入稳步增长,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比重较大。
浙江省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在 2023 年实现了小幅提升。全省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达到 [具体数据待补充] 亿元,占全行业收入比重达 [具体占比待补充]。其中,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和集成电路设计收入稳步增长,成为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 [数据可参考已有内容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估算] 亿元,同比增长 [具体增长率待补充],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比重为 [具体占比待补充]。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企业对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云计算和大数据解决方案。集成电路设计收入也实现了稳步增长,达到 [数据可参考已有内容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估算] 亿元,同比增长 [具体增长率待补充]。集成电路设计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环节之一,对浙江省软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7.信息安全收入平稳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平均。
2023 年,浙江省信息安全收入平稳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实现信息安全收入 [具体数据待补充] 亿元,同比增长 [具体增长率待补充]。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企业和个人对信息安全的需求不断增加。浙江省信息安全企业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
8.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较快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浙江省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在 2023 年实现了较快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实现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 [具体数据待补充] 亿元,占全行业收入比重达 [具体占比待补充]。嵌入式系统软件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领域,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嵌入式系统软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浙江省嵌入式系统软件企业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七、企业发展呈现两极态势
1. 龙头企业稳步增长。
在浙江软件行业中,营收十亿元以上的企业和软件前三十强企业表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稳定性。这些企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占全行业比重高,成为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2023 年,它们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拉动全省软件业增长。
从具体数据来看,龙头企业的利润总额也保持了较高增长。这表明它们在市场竞争中不仅具有规模优势,还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高利润的背后,是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管理优化等方面的持续投入和努力。
龙头企业的稳定增长,为浙江软件行业树立了标杆,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它们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2. 中小企业持续恢复。
与龙头企业相比,营收亿元以下的浙江软件中小企业在 2023 年也呈现出持续恢复的态势。这些企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小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持续增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高于行业平均。这显示出它们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和追求。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中小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尽管中小企业在规模上与龙头企业存在差距,但它们在灵活性、创新性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浙江软件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行业的繁荣。
八、分区域发展各具特色
1. 重点城市发展情况
浙江省软件产业在不同重点城市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杭州市作为软件产业的核心区域,一直以来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23 年,杭州市的软件业务收入占全省比重达 87.7%,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凭借其深厚的产业基础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依然保持着稳定增长。杭州市频推新政打造软件名城,如 2012 年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杭州市创建中国软件名城的实施意见》,2018 年印发《加快国际级软件名城创建助推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2022 年再推《杭州市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这些政策为杭州软件产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也让杭州在长三角软件产业中成为领跑者。
宁波市软件业务收入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2023 年 1 至 8 月,宁波全市软件业务收入超 413 亿元,同比增长 13.4%,且软件业务利润率增长 13.5%。宁波聚焦工业软件和嵌入式软件,着力布局新领域、新业态的发展,形成了一批智慧医疗软件企业、智慧出行软件企业以及在线教育软件企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沈昌祥分别围绕 “发展工业软件”“发展安全可信软件” 等领域作主题报告,为宁波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沿的思路和方向。此外,宁波银行海曙支行、宁波市软件行业协会联合推出 “聚焦软件工程师 助力软件企业发展” 专项行动,发布了 1024 程序员卡,加强金融支持服务软件行业高质量发展,切实降低软件行业融资成本、缓解软件企业融资难问题。
嘉兴市软件业务收入平稳增长,2023 年产业规模居全省第三。嘉兴市积极出台政策推动软件产业发展,如组织申报 2023 年第二批嘉兴市级工信资金有关软件产业发展资金补助,涵盖软件人才培训补助、软件企业做大规模奖励、软件企业质量提升奖励、软件企业资质通过奖励等多个方面,为软件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供了有力支持。
温州市软件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在 2023 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中,温州市工业生产稳步提升,现代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也居全省前列。软件产业作为温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壮大。
2. 主要区县发展情况
余杭区、滨江区软件业务收入位列前二,拉动全行业增长。余杭区在软件产业发展方面表现突出,众多知名企业汇聚于此。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选 2023 年浙江省服务业领军企业,为余杭区软件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2023 年,余杭区全年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增速位居全市第一;规上服务业企业营收、规上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营收、网络零售额总量均位居全市第一。
西湖区、萧山区产业规模位居全省前列。西湖区软件业务收入规模位居全省第三,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但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萧山区产业规模位列全省第四,同样在软件产业领域积极探索,为全省软件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拱墅区、宁波高新区等也实现平稳或快速增长。拱墅区软件业务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拉动全行业增长。宁波高新区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在宁波市软件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九、未来展望
9.聚焦重点领域。浙江将持续聚焦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重点领域,不断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在基础软件方面,努力提升源头技术水平,为软件产业的稳定运行提供坚实基础。工业软件领域,随着浙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工业软件迎来高速增长期,将持续为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建设等提供关键支撑。嵌入式软件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众多领域,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需求也在持续增加,浙江软件企业将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为物联网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信息安全软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企业和个人对信息安全的需求不断增长,浙江信息安全企业将持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为信息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10.推动融通发展。深入推进 “雄鹰行动”“凤凰行动”“专精特新培育行动”,全力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通过这些行动,鼓励龙头企业不断加强合作、拓展市场、强化产业链布局,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在云计算、电商平台、工业控制、金融科技、智慧物流、数字安防、网络设备等领域,浙江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保持全国领先,未来将继续发挥优势,加强产业链协同,提升整体竞争力。同时,积极培育中小企业发展,引导其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与龙头企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浙江软件产业的繁荣。
11.培育新动能。加快培育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等软件技术和产品,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元宇宙、区块链等新赛道,为产业发展培育新动能。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在浙江已实现稳步增长,为企业提供了高效、便捷、安全的解决方案。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为软件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在新赛道方面,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借鉴 ChatGPT 加速赋能各行业的经验,推动人工智能在浙江的广泛应用。元宇宙和区块链技术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12.优化产业布局。以软件名城、名园等为重要载体,加快培育高端软件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构建杭州引领,宁波、温州、嘉兴特色发展的 “1+3” 发展新格局。杭州市作为软件产业的核心区域,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凭借深厚的产业基础和持续的创新能力,打造国际级软件名城。宁波将创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聚焦工业软件和嵌入式软件,布局新领域、新业态,推动软件产业突破提升发展。温州和嘉兴也将结合自身特色,积极出台政策推动软件产业发展,为浙江软件产业的整体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加强软件名园、特色园区和特色小镇的建设,培育国家级和省级创新载体,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