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软件行业:2023 年实力凸显

  • 发布时间:2024-12-17

青岛软件行业:2023 年实力凸显

一、规模突破,增速亮眼

2023 年,山东青岛市软件行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规模突破与增速亮眼成为两大突出特点。


1.青岛软件业务收入首破 4000 亿元,同比增长 14.3%,在全省占比超三成,增速高于副省级城市平均增速 3.1 个百分点。这一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数据,2023 年青岛软件收入占全省软件业务收入的 31.9%,增速高于全国和副省级城市平均增速 0.9 和 3.1 个百分点,增速和规模分别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 6 和第 7 位。从全国和全省来看,青岛软件行业的发展态势良好,为区域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2.2023 年青岛拥有工信部纳统企业超 2000 家,软件产业规模和增速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强力支撑。2023 年,海尔、海信、澳柯玛、科捷智能等 4 家青岛企业入选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力百强榜,数量位居全省首位,4 家企业软件业务收入占全市总收入超过 1/3。其中,海尔连续 7 次上榜,海信连续 8 次上榜,显示出青岛龙头企业的厚实 “底盘”;澳柯玛和科捷智能首次上榜,则彰显出近年来青岛企业 “潜力股” 的加速成长。


从产业布局来看,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相关收入占全市软件业务收入比重超过 50%;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既是创新高地,也是产业平台;打造 “一超多专” 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卡奥斯连续 4 年居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平台首位。

从发展布局来看,逐步形成以西海岸新区、崂山区为两个增长极,市北、市南、李沧、城阳为四个重点区的 “一体两极四柱多园” 新发展格局。青岛市南软件园等 3 个园区获评首批山东省软件名园,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集成电路等新兴园区加快布局。


从政策支持来看,青岛对首次入选 “世界 500 强”“中国 500 强”“中国软件百强” 等称号的青岛总部企业,给予最高 1000 万元补助;对年营业收入上规模、软件业务收入上规模企业,按档次给予最高 150 万元奖励。城市与企业的双向奔赴,共同铸就青岛 “软” 实力的加速倍增。

二、龙头引领,实力凸显

3.海尔、海信、澳柯玛、科捷智能 4 家青岛企业入选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力百强榜,数量居全省首位。


2023 年,海尔、海信、澳柯玛、科捷智能四家青岛企业成功入选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力百强榜。其中,海尔连续 7 次上榜,海信连续 8 次上榜,充分显示出青岛龙头企业的厚实 “底盘”。澳柯玛和科捷智能首次上榜,彰显出近年来青岛企业 “潜力股” 的加速成长。例如,根据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数据,2023 年青岛软件业务收入首次迈上 4000 亿元台阶,实现 4472.2 亿元,同比增长 14.3%。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强力支撑,这四家企业软件业务收入占全市总收入超过三分之一。

4.4 家企业软件业务收入占全市总收入超三分之一,彰显青岛龙头企业的厚实 “底盘” 和 “潜力股” 的加速成长。


这四家企业在青岛软件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它们的软件业务收入占全市总收入超三分之一,为青岛软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海尔和海信为例,作为连续多次上榜的企业,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实力。海尔、海信在智能家电等领域的软件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也为青岛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澳柯玛和科捷智能作为首次上榜的企业,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虽然澳柯玛在 2023 年上半年净利润有所下降,但从长远来看,其在软件领域的发展潜力不可小觑。科捷智能在 2023 年虽然营收有所下滑,但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大研发投入,未来业绩整体向好发展。这四家企业共同彰显了青岛龙头企业的厚实 “底盘” 和 “潜力股” 的加速成长,为青岛软件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三、创新驱动,成果丰硕

5.新入选省级首版次高端软件 118 个,省级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 64 个,15 家单位获评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


2023 年,青岛市在软件产业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新入选省级首版次高端软件达 118 个,涵盖了多个领域,如软控股份的橡胶装备工控软件、海天炜业的工控安全审计与异常检测平台软件、森科信息的三维电缆网设计系统软件等。这些软件产品在技术创新和功能突破方面表现突出,为青岛市软件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同时,青岛市有 64 个项目入选省级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其中,青岛以萨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的 “以萨智慧城市全息轨迹与态势感知体系”、青岛地球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 “全球海洋环境大数据平台”、青岛一凌网集成有限公司的 “钢结构全流程智能制造信息管理平台”、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的 Ubiquitous Biobank 样本云科研服务平台、青岛富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 “豪迈家居工业互联网平台” 以及青岛数智船海科技有限公司的 “国产开源工业仿真软件集成研发平台” 等项目,在各自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此外,15 家单位获评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包括青岛海信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伟东云教育集团有限公司等。这些单位在软件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突出表现,为青岛市软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6.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如软控股份橡胶装备工控软件、数智船海国产工业仿真软件开源集成平台等。


软控股份的橡胶装备工控软件采用工控行业首创的 “组态 + 模块化” 双框架设计,支持平台快速二次开发,能充分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具备良好的行业拓展性。该软件产品已应用于多个项目,为橡胶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


数智船海的国产工业仿真软件开源集成平台是一套开源国产 CAE 软件集成开发平台,本质是面向 CAE 软件内核的前后处理快速开发工具。平台集成了通用的接口标准和数据标准,封装大量前后处理功能组件,并通过可视化设计器将模块组合成完整的 CAE 软件。该平台已应用于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技术船舶专项 “全球首座数值水池” 等国家重大专项,积累了自主工业软件集成案例 240 余个,为我国工业领域核心软件产品国产化能力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新兴赛道,加速突破

7.在人工智能等软件产业新兴赛道上,青岛加快突破,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青岛积极抢抓机遇,在人工智能等软件产业新兴赛道上加速突破。作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之一,青岛依托丰富的算力资源和行业场景优势,鼓励支持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开展大模型研发验证,推动大模型落地应用。目前,全市已有 “奇智孔明 AInnoGC” 工业大模型、以萨技术天工大模型、海尔智家 HomeGPT 大模型以及全球首个橡胶轮胎行业大语言模型赛轮橡链云聊 - EcoRubberChat 等 10 余个行业大模型已投入商业化应用,多数大模型参数规模超 50 亿级。这些大模型在智能制造、智能家电、高端化工等领域持续加强研发应用,展现出强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青岛企业紧跟大模型发展趋势,纷纷结合自身业务实际落子布局。以创新奇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企业,其自主研发的奇智孔明 AInnoGC 工业大模型 V2.0 顺利通过中国信通院组织的首批工业大模型标准符合性验证,表现出优异的多场景支撑能力。海尔、海信、赛轮等头部大企业也聚焦智能家电、高端化工等领域开展大模型开发测试。海尔发布的智慧家庭领域首个垂域模型 HomeGPT,可以深度理解语言、理解生活、理解用户,实现更自然的人机交流、更高效的智慧控制,并能依据用户喜好提供个性化场景定制。海信自研电视星海大模型,突破传统指令式语言对话瓶颈,通过跨场景任务规划,达到 “真人助理” 式自然对话交互。赛轮发布的全球首个橡胶轮胎行业大语言模型橡链云聊 - EcoRubberChat,拥有庞大的行业数据和先进的算法,能够实现与客户智能交互,提供全面、专业的行业知识问答,更加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和用户偏好。

8.10 余个行业大模型已投入商业化应用,多数大模型参数规模超 50 亿级。


当前,青岛在人工智能等软件产业新兴赛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10 余个行业大模型已投入商业化应用,参数规模普遍超过 50 亿级。其中,“奇智孔明 AInnoGC” 工业大模型拥有超过 150 亿的参数量,拥有内容生成、智能问答、多轮对话、推理能力、代码生成等多项能力,旨在把 AIGC 的能力带到以制造业为主的场景中,推动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创新。

为促进大模型落地应用,青岛市持续夯实大模型算力底座,统筹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已上线运营全省首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 青岛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年内将推动青岛 “海之心”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中国移动智算中心等一批算力基础设施建成,全面提升整体算力算效。下一步,青岛市将优化完善大模型创新应用支持政策,鼓励头部企业加快大模型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并向中小企业开放模型应用,广泛组织供需对接,以用促研推动大模型落地应用与迭代升级,全面赋能新型工业化。

五、深化赋能,引领转型

9.青岛软件产业持续深化应用赋能,卡奥斯连续 5 年位居国家级 “双跨” 平台榜首,柠檬豆 “新晋” 入围。


卡奥斯自 2019 年入选首批国家级 “双跨” 平台至今,已创造了 “双跨” 平台 “6 连冠” 的纪录。其持续推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工业制造深度融合,形成了 “端 + 云” 一体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体系,还成功研发出天智工业大模型等科技成果。目前,卡奥斯天智工业大模型已沉淀形成 4700 个行业机理模型和 200 个专家算法,在汽车、化工、模具等行业打造出 150 余个场景化解决方案,覆盖工艺优化、设备管理、智能维保等,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入选科技部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面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 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卡奥斯 COMSMOPlat 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在中国、美国、新西兰、意大利、埃及等国家 70 余座工厂落地应用,跨行业赋能打造 12 座全球灯塔工厂,累计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12 项,实现了对 ISO、IEC、IEEE、UL 四大国际标准组织的全覆盖。同时,平台持续参与数据空间相关技术探索与国际协作,并入选国际数据空间协会 (IDSA) 优秀案例。

柠檬豆工业互联网平台 2023 年首次入选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形成了以星脑工业操作系统、工业数字底座、企业数字化工作台为核心的架构体系,以供应链、科技创新、数字化工厂、数字金融为核心的应用体系,为企业提供了平台产品化、产品服务化、服务资源化、资源数据化、数据价值化的数字 “五化” 服务。以青岛为中心,柠檬豆在安徽贵州甘肃等多个地区实现区域拓展,形成了区域化赋能、产业集群链式转型、链主企业带动等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模式,并实施了多个数字园区建设运营项目及产业大脑或产业转型项目。柠檬豆?平台生态力运营中心已与 20 多个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推进产业资源跨区域协同。

10.全市新增 4 家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11 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


全市新增的 11 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跨越平台化设计、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和个性化定制五大方向,涵盖了装备制造、化工和能源等多个领域。其中,平台化设计方向包括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的产品开放设计平台创新应用案例;数字化管理方向包括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基于 “工业互联网 + 应急管理” 数智化平台创新应用等 3 个案例;智能化制造方向包括青岛领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智能控制器智能工厂创新应用等 4 个案例;网络化协同方向包括青岛迪乐普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基于数字供应链的钢铁行业协同服务平台创新应用等 2 个案例;个性化定制方向包括青岛环球服装股份有限公司的环球服装 MTM 个性化定制平台创新应用案例。新增的 4 家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为青岛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新增数量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六、优化生态,融合发展

2023 年,青岛市在软件行业发展中积极优化生态,推动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1.举办青岛国际软件融合创新博览会、成立青岛市软件行业产教联盟,促进 “四链” 融合发展。


2023 年 5 月 17 日至 19 日,2023 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青岛国际软件融合创新博览会同期举办。展会以 “智汇融生 数聚未来” 为主题,实现两大展会同期融合举办,以 “软硬结合” 形式展示产业发展趋势和成果。本届展会有国内外 300 多家企业参展,展览总面积 50000 平方米,展览展示规模创历史之最。展会设立 “芯屏智控”“虚拟视听”“AI 应用” 以及 “工赋青岛” 等四个主题展区,充分发挥 “双展合璧、软硬兼备、互融共生” 的叠加效应,对青岛加速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023 年 11 月 17 日,青岛市软件行业产教联盟成立大会暨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进校园启动仪式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行。联盟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联合青岛市软件行业协会、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旨在搭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多方信息共享的新平台,探索人才资源与产业、科技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联盟将以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 青岛软件学院为依托,汇聚青岛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的优质资源,培养特色化软件人才,推动关键软件技术突破、软件产业生态构建。截至目前,联盟已有 57 家单位加盟。大会期间,举行了校企人才联合培养签约仪式,发布了企业技术需求、人才需求和高校科技成果,并启动了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进校园活动。

12.大力落实国家软件产业税收优惠政策,600 余家企业享受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49 家企业享受软件企业所得税优惠。


2023 年,青岛市大力落实国家软件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全市 600 余家企业享受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 1


20年软件开发,添加微信,免费试用

相关新闻